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7期
【摘要】政務服務,就是為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工作提供服務。因此,作為權威新聞信息發布窗口,新聞網站深諳政務機構的宣傳報道需求及運作模式,加之新聞網站依托黨媒背景,有著其他商業網站無可比擬的政治優勢和資源優勢。深挖政務服務,也是新聞網站轉型發展比較可行的路徑和可能的成功突破點。
【關鍵詞】政務服務﹔新聞網站﹔轉型﹔路徑
在當今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新聞門戶網站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新媒體的擠壓,生存壓力加劇。面對互聯網巨變及轉型發展的迫切需求,傳統新聞門戶網站如何突破傳統發展模式,避免成為一個單純的新聞宣傳平台,尋找到自身生存發展空間和新的盈利增長點?一個比較可行的成功路徑是:深挖政務服務。
一、新聞網站開展政務服務的政策優勢
本文所提及的政務服務,是指媒體為各級黨政機關的電子政務信息化工作提供內容採編和技術運維等各方面的支撐和服務。近些年,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政務信息化工作,國務院提出了“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要求,也不斷出台相關文件,推進政府信息化發展。201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提出要“著力建設基於新媒體的政務信息發布和與公眾互動交流新渠道”。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2014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加強新聞發言人制度和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微信等信息公開平台建設”的要求。2016年8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適應傳播對象化、分眾化趨勢,進一步提高政務微博、微信和客戶端的開通率,充分利用新興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的特點和政府網站的互動功能,提升回應信息的到達率。”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2017年5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政府網站“主辦單位可指定辦公廳(室)內設機構或委托其他專門機構作為承辦單位,具體落實主辦單位的相關要求,承擔網站技術平台建設維護、安全防護,以及展現設計、內容發布、審核檢查和傳播推廣等日常運行保障工作”。這一明文規定,給省級新聞網站開發政務領域這個富礦提供了強大的政策依據。因為,文件中所提出的政府網站建設內容,無論是信息發布還是政策解讀,以及互動交流這些業務范疇,無一不是省級新聞網站的長項。
二、新聞網站開展政務服務的優勢分析
新聞網站助力政務發展,深挖政務服務,具有獨特的先天優勢。作為權威新聞信息發布窗口,新聞網站深諳政務機構的宣傳報道需求及運作模式。加之新聞網站依托黨媒背景,有著其他商業網站無可比擬的政治優勢和資源優勢。深挖政務服務,也是新聞網站轉型發展比較可行的路徑和可能的成功突破點。
一個客觀的事實是,黨政機關雖然大多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站或微博微信賬號,但一方面負責這項工作的部門大多人手有限,想要實現和媒體一樣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效果基本不太可能,另一方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了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新的傳播環境下,受眾對信息內容的生動性、豐富性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僅要看文字圖片,還想聽音頻看視頻,還想看圖解與H5更有趣更輕鬆的信息,這些要求對於黨政機關新聞信息發布部門來說是難以實現的,新聞制作發布已經跟不上受眾的欣賞需求。而這恰恰給媒體提供了為黨政機關服務的機會。
事實上,新聞網站介入黨政機關政務信息化工作在10多年前就已開始出現。比如大河網承建運維的河南省人民政府網站、荊楚網承辦的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多彩貴州網承辦的貴州省人民政府網站,以及東方網承辦的上海市有關區、委、辦的官方網站等。通過承辦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並隨著技術和互聯網生態變化而演進產生的政務微博、微信、客戶端,都讓新聞網站日益積累了豐富的政府網站內容採集、編輯和技術維護運行等方面的經驗。[1]
首先我們對進軍政務服務領域較早的大河網進行觀察。大河網從2006年開始承辦河南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配備了政治素質過硬、新聞業務水平高的採編人員負責網站及后期陸續上線的河南省政府官方微博、微信、“河南政務”客戶端的日常運維和領導的隨行報道,為省政府辦公廳提供會議直播、新聞報道、輿情監測和文案策劃,對來自省政府的各類政務信息第一時間發布,並通過圖解、H5、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多種形式的報道和傳播,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好評,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