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现场  

四川新闻网宜宾3月23日讯(记者 周瑜原 摄影报道)3月22至23日,由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并与四川省外事办公室、四川省教育厅、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中国—东盟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在四川省宜宾市举行。这是国家大外交活动首次落户宜宾,是宜宾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国际化征程。此次活动以“ 同饮一江水,共赢新时代”为主题。22日,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国的300余名嘉宾齐聚长江首城,是历届论坛中嘉宾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


 
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巴蜀文化暨创新创业交流活动项目发布  

汇聚6国资源 推动教育发展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简称澜湄合作),是指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国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实施可持续开发和开展互惠务实合作,旨在深化6国睦邻友好合作,促进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国家发展差距,助力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地区一体化进程。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探讨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2016年3月23日,在海南三亚召开的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宣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启动。2018年1月10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23日首次领导人会议召开周确定为“澜湄周”,以提升6国民众的澜湄合作意识,首个“澜湄周”于2018年3月举行。此次教育合作论坛作为子活动之一,纳入了2019年“澜湄周”。

论坛聚焦澜湄6国经济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人文学术交流,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澜湄区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主动参与澜湄合作机制,汇聚澜湄6国教育资源,推动宜宾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宾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基地,加快建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


 
宜宾市教育对外交流协会揭牌仪式  

聚焦开放合作 签署多个交流项目

在论坛期间,举行了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巴蜀文化暨创新创业交流活动项目发布、宜宾市教育对外交流协会揭牌仪式。宜宾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东盟中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西华大学与泰国易三仓大学签署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四川轻化工大学与老挝占巴塞大学签署留学生及文化交流备忘录,宜宾学院与缅甸曼德勒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与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泰国兰实大学、越南大南大学药材学院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巴巴萨职业技术学院签署鲁班工坊共建协议。

老挝教育体育部国际司司长斯思拉冯萨、越南教育培训部国际合作局局长范光兴、泰国泰中教育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关国兴、柬埔寨国家商务学院副院长陈万龙、缅甸教育部研究和创新司司长温凯穆、中国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等中外嘉宾代表作了主旨演讲。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学教育分论坛。论坛邀嘉宾对临港经济开发区、大学城科创城等进行了教育合作考察访问。


 
协议签署仪式
 

打造“长江上游区域性教育科技医疗文化中心”

据介绍,此次教育合作论坛落户宜宾,离不开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重视。

自2016年10月宜宾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双城”建设重大部署以来, 截至目前,宜宾共与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共与同济大学等12所高校签署了项目落地协议。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一期)、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于2018年建成投用,全市在校大学生约5.3万人,有40个国家留学生约600人。四川大学宜宾园区(一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南溪校区(一期)将于2019年建成投用, 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一期)、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一期)将分别于2019年、2020年建成。宜宾市科技研究中心(一期)于2019年3月开园投用,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宾产业技术研究院、吉林大学宜宾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宜宾智慧信息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长江金融研究院、西华大学宜宾研究院等7所产研院已正式挂牌。